閱讀心得《陪孩子好好說話》最有愛的親子溝通術:陪孩子說話成長,一起成為最好的自己!

本文與《開根好》合作

「跟孩子說愛,也跟孩子說謝謝。只要給孩子明確的時間界線,就會比一再催促還有效。常常跟孩子說愛,跟孩子說謝謝,因為他們的誕生,參與了我們的生命,讓我的們生活變得豐富而有趣。」──《陪孩子好好說話》尚瑞君

▌ 回歸對話的初衷,讓有愛的表達陪孩子茁壯,種下美好的種子

《陪孩子好好說話》這一本書最一開始提醒大家先反思說話的目的、表達的初衷,進一步地提醒我們「在溝通中覺察」的重要性。

我們往往過於習慣活在自己的模式中,陷入埋怨指責的漩渦裡可能毫無所知,就像書中的例子,若不是孫子問阿嬤,為什麼總是罵自己的媽媽,阿嬤才驚覺自己在孫子的眼中竟是如此,透過孩子純真的眼光,也才有機會去重新調整自己。

而更多的,因為說話跟表達太過容易,我們卻常常根本忘了為什麼說?為什麼表達?沒有思考這樣說話是更好地幫助彼此拉近關係?還是只顧情緒上的宣洩逞一時口舌之快,造成了彼此內心長久的傷害?


▲圖片來源:Pexels

為了讓我們更明白好好地說話的重要,作者更是以「不要成為討厭的長輩」揭開序幕,藉著那些生活中常見、卻是帶給我們無數負面觀感的鮮活例子來幫助我們進入情境,理解生命中那樣的對話迫害是多麼令人感到不適與痛苦。

也正因為我們生命中或多或少都有經歷過這些對話上的困擾,無論是被打斷、被誤解、被嘲諷取笑,所以更能感同身受。

從我們開始以身作則,學習如何好好地說話,並且讓說話成為傳達愛的重要工具。

讓許多不必要的傷痛在我們這一代就此打住,陪伴我們的孩子好好地說話茁壯,就像把愛的種子一一種下,期待這些在愛的教養下茁壯的孩子們,都能開展出燦爛的花朵,在日後因著他們有愛也足夠成熟,也能接住其他受了傷的孩子,讓整個世界更加美好。

正如作者序「用健康的話語,敲響世代的愛與祝福」,因為一場好的對談中,就足以滋養、療癒、理解彼此,幫助我們更加有愛與完整。

▌ 透過豐富而深刻的例子,引領我們同理共鳴

閱讀這本書時,常常驚嘆於作者尚瑞君總能提出平易近人的例子來契入書中所想分享的概念。

那些貼近生活的日常,與我們家長可能都會遇到的時刻──孩子不想上學、孩子的叛逆期或用語不當時刻、孩子想養寵物、孩子感到受傷等。

作者因著是二寶媽,也就都能夠一一地分享自己的例子,以及是如何陪伴孩子度過。在其中,也會夾帶一些現代社會常見的迷思或現象。比如早修,或是我們傳統觀念習慣自謙,總容易陷入「別人的孩子都比較優秀」,更多的誇獎其他的孩子,而忽略了自己孩子的優點。

而這本書的分享,從孩子剛出生牙牙學語,建議父母可以更多的讓孩子完整的表達,到叛逆期去好好地同理孩子目前的身心處境,讓自己有適度的減敏反應,而不是陷入孩子長大了變得不一樣的情緒中。

同樣擁有孩子的我,也很能體會到「因為有了孩子,而想去成為了更好的大人」,透過陪伴孩子成長,就像再次經歷童年,可以更清晰地看見過去自己的傷痛是如何形成的,也會在孩子成長期間,去學習去看更多的身心發展,期望孩子能活出一個更有愛、更自信的人生,在幫助孩子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不僅重新映照了自己,也療癒跟完整了自己。


▲攝影:Jonathan Gallegos;來源:Unsplash

▌ 全年齡、全關係都適用的「愛的溝通表達」

這一本書定位在親子教養、親子溝通,可是細細往下閱讀,越覺得這其實是不分年齡層的一本「愛的溝通表達書」。

尤其我們這個世代,成長過程仍是受到更多的打罵教育,延續上一個世代從戒嚴時期下來,更多的管束、規定、壓抑,許多資訊也仍沒有那麼的完整流通,很多的父母即使當了父母,仍然不知道怎麼去教養孩子,只能承襲上一代的溝通表達。

其實,我們或多或少都在自己的原生家庭受了傷,心裡都還有一個內在小孩需要被理解。

很多看似攻擊的話語,背後也還潛藏著一個受傷的心,而我們透過更好地彼此理解、溝通、表達,透過書中的方法跟例子,我們都能學習如何重新看見對方,也理解許多行為背後的原因,當然也更懂得知道某些對話可能是壓抑了孩子的表達。

在我成為療癒師期間,也常常會發現很多個案只是需要能夠好好地訴說、好好地被理解就足夠。

因為太多人不知道如何安慰,往往身邊有人因恐懼害怕、悲傷時,僅僅只會說出:「不要哭、不要哭了。」其實並無法幫助那個人走出難過,只有好好地讓情緒出來,得以表達,那些傷心才有機會真的過去。


▲攝影:Ben White;來源:Unsplash

閱讀心得《在愛中告別》關於「安樂死」—阿茲海默患者與伴侶的告別旅程,主動放手,讓愛在尊嚴中離去。

By Poka

本文與《開根好》合作

這不僅是一部回憶錄,更揭示了悲劇性的疾病,以及不受歡迎、但可以理解的決定。《在愛之中告別》意味著無條件地照顧別人,同時讓你在準備好之際好好說再見。

看著深愛的人,一點一滴開始遺忘,事情慢慢地記不住了,忘記過去共同的美好記憶、甚至連自己的認知喜好都逐漸淡忘,接著,連自理的能力都失去了‧‧‧‧‧‧。

陪伴阿茲海默症患者最令人心痛的不僅僅是他開始把你忘記,把你從生命裡移除,許多事情也變得更加難以忍受—因為認知障礙造成彼此產生許多誤解而爭吵,他也因此變得更加暴躁。

而這一切更折磨的是你親眼看著他慢慢凋零,就像一張完整的畫作,飽受經年累月侵蝕,最終斑駁凋零碎片式的掉落,逐漸無法辨識,直到一切化作塵埃。


▲ 親眼看著伴侶的生命,逐漸化為塵埃‧‧‧‧‧‧(此圖為AI生成)

▌ 阿茲海默症患者,與伴侶的告別旅程

一開始因著書名《在愛之中告別》、因著作者介紹提及作者艾美.布魯姆曾寫過多部小說作品、入選過多個短篇小說集選。

更因著作者優美的文筆,讓我一直以為我在閱讀的是一個杜撰的散文或小說,我在看的是作者寫下自己曾經所見的觀察與紀錄,然後轉化成第一人稱的書寫。

之前,我總對「記憶」感到好奇,對於記憶錯置、曼德拉效應、還有存於我們頭腦裡的人格、特色、夢境、意識與潛意識的一切,有諸多的叩問探詢。

就好比過去所發生的事若只存於記憶,那夢境是否也算是記憶的一部分?記憶又是否就代表真實?因著深感記憶的詭譎,我也曾看了許多相關的電影。

在閱讀這一本書的時候,關於那幾部關於阿茲海默症的影片情節一一的浮出《腦海中的橡皮擦》、《明日的記憶》,以及書中也提及到的《我想念我自己》。

▌ 因家人驟逝的悲痛,而罹患創傷症候群

而我自己也曾因家人的驟逝過度悲痛,有了創傷症候群,一兩年間記憶片段式地遺失。

曾有一次下班,到了住家附近的街道,卻忘記了確切該怎麼走才能到家,那內在的惶恐與不安,彷彿失去了最重要的座標,無所適從。

現在回想起來,我仍深深記得那個感受,當一個人失去自己賴以維生的認知,所承受的不安全感如此之巨大,而這些情緒也讓這些狀態變得更加惡化。

在愛之中告別》一開始閱讀時總覺得優美順暢,卻又帶著一種逐漸緊縮的心情,恐懼著他們最終走到情感關係崩壞的那刻,也害怕著書中實際寫到面臨死亡的殘酷。

身為讀者,跟隨著作者筆下的文章展開,就像陪著作者走完他丈夫最後那三年—從失智的跡象出現、去醫院檢查確認,對未來的安排,決定了要提早結束生命後,他與丈夫又進入了另外一個旅程,作者做了許多的努力去研究如何合法又不帶著太大的痛苦去幫助他的丈夫提早將生命告終。

然而這段過程總有許多阻礙需要一一克服,不僅僅是美國的法規,也還有家人親友的意見,甚至是對阿茲海默症有一定理解的人們,都可能會力勸其打消念頭,建議更多的及時行樂,去旅行並留下更多美好回憶,又或者給予可能會有新的治療方式的期望。

可是,沒有任何人比得上當事人的意願,也沒有人能夠真實的去體會當事者的痛苦。

這一本書作者沒有過度美化自我,並沒有去一昧地寫出照顧者多麼偉大、無私般。他很如實地寫下了對丈夫的不捨跟摯愛,同時也寫下面對無止盡反覆的遺忘或認知障礙產生時,對於要去擔心先生的一舉一動感到不耐和痛苦,也對彼此之間互動的改變感到深邃的孤寂。

在丈夫凋零之際,他也用了自己堅強的意志去撐住自己。

然而,他所受到的衝擊還有心理創傷,也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

▌ 心愛的人持續面對痛苦與折磨,我們有多大的勇氣選擇放手?

在他陪伴著丈夫走完最後的旅程,親眼看著他離去,身體逐漸變得冰涼。

我總是也忍不住在腦海中浮出我自己母親躺在病床上最終那一幕。

當我深感她早已飽受折磨、疲憊不堪而感到心疼不已時,我強忍著自己的不捨與悲痛,輕輕地告訴她,如果真的太累了,太痛苦了,那就放下吧!

而她像是接收到般呼應著我的話,所有的指數歸於平靜,沒多久就這樣離開了我們。


▲ 放下心中的悲傷與無奈,在愛之中告別(此圖為AI生成)

在愛之中告別》輕柔地將這一切無奈、不安、悲傷、掙扎,所有的心理轉折都記下了,卻又不過分濫情、陷溺,而是真摯而溫柔地把過程寫了下來,在這之間,我們感受到愛,也得到了對死亡,患者與照顧者,以及安樂死的深刻反思。

願我們都能在愛之中告別。

 

閱讀心得《萎靡解答之書》左腦右腦都有解!理性與感性皆兼備的療癒處方!

By Poka
左腦右腦都有解!理性與感性皆兼備的療癒處方!

圖片來源:canva圖庫

「放下對變得厲害的執著,找回有力氣的普通生活!」—蘇益賢 X 唐京睦

對生活感到無力、無感、無我、無意、無言,以及深感無夢可做?無論你目前陷入了那一種「無」?或是好幾個「無」都有,只是程度不一?這本書都能為你提供詳細的解方。


▲ 《萎靡解答之書》新書翻拍-來源:Poka提供

▌與快樂絕緣?你是否正處於萎靡?

二十世紀初,美國心理學家科瑞.凱斯提出了languishing的概念。這個初步翻譯為「萎靡、心衰」的詞彙,所描寫的是當人的心理層面處於亞健康狀態時,會有的模樣。凱斯將心理健康狀態分為幾個連續性的四個類別,從最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態,稱為繁花盛開般、心盛。不健康則是憂鬱。

而在這兩者之間,還有一個中等心理健康,以及趨近憂鬱的層面則稱之為「萎靡」。

萎靡雖不到憂鬱,整個人卻也就像是彈力疲乏的橡皮筋一樣沒勁,事事乏力,沒有目標,與快樂、樂趣脫節。這樣的狀態雖稱不上生病,卻也讓我們在生活中感到一種不上不下的停滯感,像拖著隱形的厚重包袱沉重無比並終日消沉。

▌雙作者併行!左腦右腦見招拆招,擊破「無」,找回自我狀態!

這本書是由兩個不同領域專才的作者所共同撰寫的。左腦代表—蘇益賢是具有心理學背景出身的心理師,對許多心理諮商、理論有深厚的了解,因此也在書中分享許多方法,去幫助我們自我思考拆解、釐清那些心理狀態的成因,透過問題的引導、自我對話來尋找解答,透過那些叩問,我們不僅看見一切的束縛跟框架來自於哪裡?也發現自己就能為自己逐一鬆綁。

而右腦代表—唐京睦則是在芳香療法領域工作許久的專業芳療師,不僅相當熟悉精油所能給予的身心輔助,看著作者對植物的描寫都是享受,而他也相當熟悉靜心冥想、瑜珈、按摩等方法來幫助個案自我覺察,並進而鬆開情緒。

▌充滿儀式感的自我檢核與內在梳理,迎向心靈曙光

書中的排列是隨著每一個無來進行。從自我檢核評估狀態開始,然後仔細地說明在腦神經、心理學、遺傳演化等科學研究上可能的成因,去把本來無以名狀而模糊的心理狀態—自己也說不清哪裡不對勁,透過這樣的方式先去看見,一切其來有自,就先有了安心感。

然後提供左腦的解方去擊破,用充滿邏輯、分析思維的引導對話展開,只要您願意參與去靜下來思考,隨之分析去應對,相信你也能幫助自己慢慢卸下使你困於其中的枷鎖。再輔以右腦相對軟性的香氣解法,透過美好的植物力量去化解看不建的心靈防線,藉由按摩、靜心、身體掃描,關注在身體上的感受,讓身心放鬆下來,不知不覺也能走出陰霾。

隨著這本書的成因分析,發現人們會邁向六無狀態,萎靡心衰,反倒是因為我們本來的期許、自我要求,想做的和理想中的自我,和現實有了差距卻不知如何是好,才更深感無力,為了避免受傷失望進而無感,然後連夢也不敢做,甚至不敢發表意見,成為一個無我之人。也就呼應了作者寫於書後的「放下對變得厲害的執著,找回有力氣的普通生活!」

這不禁也讓我想到難怪坊間許多如讚美日記、感恩日記、鏡子練習等都是要我們重新找回對生活的肯定、自我的認可與讚美,幫助自己重新得到原動力。


▲ Photo by Kent Pilcher on Unsplash

然而這本書,或許正因為是兩個具備相當專業背景的人撰寫,加上一開始的契機又是來自於課堂的分享。所以,閱讀起來會覺得更適合已經對身心靈有所接觸過,有一定基礎的人。

無論是左腦的解法,或在後續的右腦解法,在閱讀過後要實際使用,仍需要反芻理解的時間才能完成。比如左腦的各種小練習,若能明確額外列出會更加一目了然,又或者右腦解方所建議的瑜珈式、靜心,以及按摩手法,因為毫無圖示輔助,若是完全沒有接觸過的人可能一開始會比較難以想像跟帶入。

▌擊破心中的六無,找回生命的力量

《萎靡解答之書》更推薦具有療癒師背景的人做為自己的工具書。除了可以更有據有理的去分享心理的狀態,也能實際強化自己的諮詢技巧,在對應個案時利用那些引導叩問,就能協助人們做出很好的自我拆解,進而卸下枷鎖,若適時地輔以精油香氣來做更好的敞開釋放,相信可以達到非常有效的療癒。

很期許人們可以開始善用這一本書去持續為許多有萎靡狀態的人找回對生活的感知,擊破六無,找回生命的力量。

也特別喜歡書中結語:你的X是什麼?這一章,希望人們最終回到心之所嚮、心的探索。

找出內在的共鳴跟內在驅力,讓最能觸動你心的,引領你往前。

《人間值得》淬鍊百歲人生的六大健康秘訣,讓這一生活出愛與豐盛!

by Poka

本文與開根好合作

《人間值得》淬鍊百歲人生的六大健康秘訣,讓這一生活出愛與豐盛!

攝影:Ben White;來源:Unsplash

《人間值得》一個個啟發人心的診間故事,解答愛、生命、家庭、朋友、工作、孤獨與死亡的人生困惑,提醒我們生命的意義在開拓,不在固守。

「回首看人生,你好好活過嗎?」——格拉迪絲.麥加莉

作者格拉迪絲.麥加莉一開始在前言就丟出了這個叩問。而怎麼樣可以被稱為活得好,怎麼又算有真切地去活過?也一直是人們在尋覓著,試圖想找到一個合乎所有人的解答。自古以來,許多人對於長命百歲費盡心力,後續,隨著醫療發展,很多人已經突破過去認知可以靠那些手術、器材去延續生命,然而隨著壽命的提高,我們開始更重視的是:如何活出健康?

活得好,幾乎等同於身心的健康,在如此高壓、快速變化的現代,舉凡與健康有關的,幾乎都能快速成為話題。

如何健康的長命百歲?透過一般人眼中認定為健康狀態的百歲醫生,即是作者本人來現身說法,無疑是最有說服力的。因為無論是她已超過百歲高齡還能夠頭腦相當清晰,運用完整脈絡寫下這本書。更何況,她還具有將近80年專業而豐富的醫師背景並身為整合醫學會的創始人跟重要推手,不僅如此,她整個家族父母跟手足、伴侶都是醫師,而這些豐厚的歷練與知曉,更是讓她有充分的立場跟說服力來分享如何好好地活,並活出健康。

「好好活過嗎?」其實又具有更深層的意涵,那超越了健康本身,而是活出具有意義、精彩豐富、快樂的人生。

 ▌ 精采絕倫的生命故事,鼓舞你勇敢尋找自我

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總能感受到來自作者強大的愛與包容,沒有任何一點賣弄自我專業,少有艱澀難懂的理論,更多的是溫暖與真摯地娓娓道來,由自身的生命故事、歷程出發,並揀選幾名病患的例子來分享所想表達的知見。

即使單純閱讀她的文字,已經備感療癒,每每讀完一小段,就讓人心裡彷彿曬過暖陽般,充滿動力想去進行接下來的工作,並對未來的人生充滿期許,渴望也能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作者引領我們一同進入那些重要的生命歷程之中,因著她父母身為醫療傳教士的身分,幼年時期的她是在印度長大。而她的母親幾乎是她的職涯啟蒙,也是人生重要的導師,她不只透過母親的寬大視野與愛學習,也早於更多同齡的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經歷各式各樣的事件。就像書中所提,麥加莉曾有過協助母親一起醫治一頭大象的神奇體驗。而透過這些協助父母醫治病人的過程,她也找到了自己的原動力,立定志向要踏上醫療之路。

 ▌ 傾聽你的愛與原動力,讓能量持續流動

作者認為,一個人要活得健康、活得好,一切都關乎你能否解答「我是誰」,能否覺察上天對我要如何成長與改變的召喚,以及能否傾聽是什麼促使自我的心歡唱。當你能夠找到自己的原動力,從內在便會產生源源不絕的能量去支撐著你,而那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愛與熱忱。

書中提供了六個秘訣,循序漸進

1. 帶著你開始尋找自我的熱情。

2. 學習讓生命一切可以持續流動,不拘泥於過去傷痛,而是願意持續前進。

3. 懂得什麼是愛自己,並學會接納愛、也給予愛。

4. 分享人際互動的必要性,人跟人之間的美好而當然,也提醒我們仍需要適度的有界限。而願意去用愛與人相連,一切也都會充滿著愛與正向回到自身。

5. 面對怎麼樣都無法度過的困境或病痛,她也用極度溫柔地方式去訴說分享,讓你能夠願意學習放手,不再抗拒,重新去看見每件事情仍然都是一個學習跟成長的機會。

6. 不羈的揮灑能量,而非小心翼翼地去活,學習去看見自己都將心力投注到什麼地方,當你生活感到疲乏,那可能只是你的能量停滯了,重新檢視你的生活,並試著去提升更多讓你可以更充滿愛的事物。

當然,若有些事非做不可,就去思考有沒有兩全其美的方法,或可以改變作法或心態。

只要你的能量是流動的,就能讓你重新恢復活力。

而這一切無關年齡,作者分享許多實例去傳達沒有「年紀老了,所以不能‧‧‧‧‧‧」,而只是你有沒有找到自己的原動力,當你因原動力出發,就能活得越好,活出精采的生活,深感來這一趟人間真是值得!

閱讀心得《浪漫巡山員》—出生入死,從林木、生態、鳥群、黑熊,到救火無所不包的巡山員

 

By Poka

本文與開根好合作

領略山林之美,越發的崇敬自然,卻也越顯得人的渺小,作者透過這一份工作,深入探討山林守護不為人知的辛酸、無力,並試圖藉著這些分享,渴望喚醒人們對森林的愛惜,共同守護這一片美好的大自然。

「這工作一點也不浪漫,浪漫的是這環境給了我們堅持下去的動力。」—《浪漫巡山員》阿步

《浪漫巡山員》這本書半自傳地書寫作者阿步是如何開始進入這一份職業,如何從一個人人眼中的阿宅,進入山林,成為與高山、森林為伍的巡山員。

一開始看著這樣的書名,以及對這工作名稱確實不由自主有了「浪漫」的想像,總想著是否如吳明益《苦雨之地》,帶到的對於鳥類、蚯蚓、獵人、各種奇異探索,又或者是如更早之前總喜歡看一名朋友同時是網路作者「直樹的流浪之歌」那般,在各式各樣的旅程出發,激盪出許多的反思、心靈對話,對世界的叩問。

或許,這畢竟不是純然浪漫的旅行,更非一場深山的靜心修行,而是一份真真實實的工作。

並且是隸屬政府的單位,有了更多的責任、目標,還有更多的不得已與無奈。

 

當權職所在但又權力不足,那個界線該如何拿捏?

▌ 愈是認真守護山林,愈是看見更多阻礙

被賦予了守護山林的責任,卻又沒有實際的公權力,以至於看到許多可能危及生態、破壞山林的行為時,也僅僅只能以勸導為主。

而正因為如此蒼白無力的柔性勸導,遠大不如那些人們的不以為意、自私、慾望的驅使,以至於許多事情一再重演,在這些過程中越是想認真守護山林、做好自己的工作,越渴望一心向好,卻似乎看見的是更多的阻礙,一路正如同他背負數十公斤的行囊登上艱辛的雪山,沉重疲累又像是他為了勤務進入山林,遇見無路之路。

透過作者提及對於山老鼠、為了拍攝而誘食動物們的攝影大師、救火快成功之際卻又被不明就裡派遣過來的直升機引起的風力氣流再度死灰復燃的火苗、硬體設備不足,人們普遍對山林知識、亂破壞山林‧‧‧‧‧‧

最終發出聲聲無奈的「身而為人、我很慚愧」。

但也又如他書中所提的,在森林裡又總能有許多不可思議的遇見,壯闊與變幻萬千的美景、動物,數十年前意外墜機的殘骸、日治時代的聚落遺跡、已沒入深山無路到達的巨大神木。

一切好與不好的遇見,在痛苦無力的職務工作中,為了守護山林的工作深感挫折,卻又時時被山林的美好給療癒。

就好像這一片大地、山林總無聲地接納包容著一切人類的好與壞的發生,承納一切破壞,自行修復,而又用那些令人驚嘆的美好,安撫那些為祂感到心疼的人們。


▲ 山林的美好撫慰人們受傷的心靈(此圖為AI生成)

▌ 浪漫巡山員?藏著的是更多艱辛與無奈

《浪漫巡山員》描寫自己尋找工作的歷程、歷程中所遇見的特殊之人、事、物;山林的探索冒險之旅—差點迷路慌亂尋路、和原住民老獵人一起上山探索;山中小屋的靈異事件;也有著如英雄電影般的拯救誤入陷阱的黑熊、出動拯救森林大火,或前往救援山難民眾,其中也刻劃著直升機吊掛訓練的驚心動魄;更有著親眼看見落石擊落的千鈞一刻,以及對過往曾留守工作站最遭受土石流淹覆罹難的前輩描寫。

他為這一個職務的人們發聲、為這片山林動物發聲、也為自己內心的憤憤不平與正義發聲。

書中夾雜著多面向的探討,看著壯闊美景之際,又在下一個章節或段落,看見了對人的無奈,感嘆著這份工作的無所不包、出生入死的艱辛與無奈,卻又感受到這份工作才能得見的驚喜與收穫。

也或許身負著巡山員的職業本能,書中也不乏對人們的「山林教育」,比如分享若真的遇見了黑熊的正確應對方式,並不是裝死、爬樹,也無須威嚇與攻擊。

也分享了許多人們看似毫不影響的小舉動,卻可能造成的隱憂,如把吃完的果皮、殘骸隨意丟棄山林,自認為一切不過回歸自然,卻罔顧了每一片山林隨著環境氣候不同本有屬於自己的物種。

那些水果本不屬於那個環境,更可能造成動物們生態改變,減弱了牠們的覓食能力,更別說有可能造成不適生病等。

而聽見書中描寫台灣森林大火有9成以上皆是人為造成的,更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在看過這一本書後,驚嘆於這一份工作所涵蓋的職能是如此之廣,所守護的山林是多麼遼闊,也透過作者的視角,對他們有了更深的敬意,也回首反思了原來許許多多在登山時,看似無傷大雅的舉動竟然會有牽一髮動全身的影響,當看見書中一張拍攝了山間一處林道充滿著人造垃圾時,心裏的震驚仍久久揮散不去。


▲ 新書內頁翻拍

真心地盼望,透過這一本書,看見了山林守護的不易,藉由這些點點滴滴的事件與理解,我們都能更加的珍惜與愛護森林,也謹守書中提醒的LNT無痕山林七大準則:

  一、事前的準備與規劃

  二、在可承受的地點行走和宿營

  三、適當處理垃圾、維護環境

  四、保持環境原有的風貌

  五、減低用火對環境的衝擊

  六、尊重野生動物與植物

  七、考量其他的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