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神啊!我不想再努力了,請直接告訴我成功的方法吧!》-運用書中的方法我突破了有史以來最高月收入

今天要介紹一本書叫做神啊!我不想再努力了,請直接告訴我成功的方法吧》

歡迎用聽的: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m9h7jmfa0glb01tlhtnt2jt8

或用看的

推薦指數 五顆星★★★★

我非常喜歡這一本書,也曾因為太喜歡太受用,就把自己的贈送給當時覺得需要的客人閱讀,但後來發現絕版了,扼腕不已。我的一個朋友知道了之後,竟然認真地找到絕版書,送了我一本。

讓我實在是很驚喜又感動,也因此還有機會可以分享、推薦這本對我來說非常受用的一本書。

期望也能成為這本書的助力,讓它有機會再次在台灣出版。

和這一本書的相遇

幾年前在誠品遇見,當時不經意晃到書名《神啊!我不想再努力了,請直接告訴我成功的方法吧》,那時我還沒當療癒師,還在為自己的工作、人生苦惱著,整個書名就是我當時的心情寫照。因為我覺得我很努力,可是卻好像一直苦苦掙扎著,每次好像要有一點小成果,就又沒能順利,因此覺得很氣餒,超想躺平的。

所以一看到書的封面跟書名會心一笑,就拿出來翻了幾頁,一直覺得被打中,馬上就決定買回家。

封面的神,畫的超可愛的。

整本書閱讀起來非常的輕鬆愉快,看完心情整個都非常舒服,就像是一個很親暱的朋友在跟你對話那樣,口吻平實輕鬆,好多地方都很有共鳴,也很快就看完了。

這次為了寫讀書心得,隔了幾年再度認真地看。

發現走過療癒師生涯,以及認真研究過顯化法則等一些靈性相關的學習再回頭來看,又有新的收獲。所以真的很推薦人人入手一本,每一年都來讀看看。

也真心地期望有機會可以看見更多作者《大木雪野》的其他書被引進台灣


關於作者:《大木雪野》

曾擔任小學老師、文案、宣傳企畫,依據書中提到的,在遇到職權騷擾後,不得不辭掉工作。反而下定決心—要藉著喜歡的事物過生活,儘管以往的他也是遇到許多挫折,他都決定拋在腦後,打算將一切成敗,都交給宇宙安排。結果反而開啟了人生的鑰匙般,處處不順的人生,突然出現逆轉,超乎想像的好運與奇跡接連降臨,獲得了自由而富足的生活。

他受到「想將這份奇跡傳達給更多的人」這份靈魂衝動的驅使,於日本全國舉辦講座與連續課程,才剛開放報名便反應熱烈,在日本各地都呈現額滿狀態。開始在部落格撰寫文章時,讀者數量便迅速增加,目前於Ameba日本人氣部落格兩大類別排名第一名。

曾數次前往印度聖地學習,學會釋放出「改變自我認知的光芒」,擺脫恐懼與執著的束縛。這道光芒每天都透過部落格免費傳向讀者,博得眾多讀者的好評──「我的生活發生了很棒的巨大變化」「我現在能夠愛自己了」「我遇見了命中註定的人」。目前將重心放在寫作,但仍會根據靈魂之所向,不定期舉辦講座。

主要著作有《將一切交給神,錢就自己跑過來了》《宇宙的組成是顛倒的!教你如何接收超乎想像的恩賜》《人生重要的只有五件事》《全世界最簡單的召喚奇跡法:將一切都交給宇宙!》等書。


這一本書的特色

一開始以神的姿態來跟我們對話跟分享

而那所謂的神,在還沒接觸過靈性前,會覺得是是不是一種角色設定來吸引人閱讀,但現在就會直接知道這裡的神,應該是作者本身的高我、指導靈。

這本書的每一個章節也有穿插一些可愛的四格漫畫,帶出一些有趣的情境跟觀念。

比如這一頁,就很確切地體現出:很多時候不夠敞開,以至於無法順利接收來自神的指引跟禮物。

 

這一本書在分享什麼?

閱讀全文 讀書心得《神啊!我不想再努力了,請直接告訴我成功的方法吧!》-運用書中的方法我突破了有史以來最高月收入

閱讀心得《釋放情緒堵塞的12個練習》重塑細胞記憶,找回快樂的自己,12個主題自我療癒

也歡迎用聽的Podcast: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m93cl65s003l01upa73x7t48

釋放情緒堵塞的12個練習

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如何使用這本書,怎麼實際去運用這本書

這一本書呢,從封面到內頁的排版設計都非常的漂亮好看,光是看著漂亮的書其實心情就已經很美好了。

封面的介紹文字:

運用冥想朗讀及觀想技巧,就能重塑細胞記憶,找回快樂的自己
細胞會儲存各種資訊和記憶,包含美好經驗或創傷回憶,他們會持續且深遠的影響我們
透過冥想朗讀和能量療癒的練習,你就能釋放堵塞細胞的情緒記憶
解除潛意識的束縛,達到自我療癒的效果

【釋放情緒堵塞的12個練習】這整本書可以把他當作是一本,自我療癒的工具書的概念

總共分成12章,12個主題。依序從自我破壞、脈輪、愛自己、豐盛、直覺、與身體的關係、愛與關係、有毒關係、性虐待、情緒、力量、原諒

這幾個主題來分享,每一章其實都各自完整,所以可以跳著看,或依據現在比較有感,覺得當下最需要的主題來看。當然完全按照順序看,來進行一輪完整的療癒也非常好。

會說像工具書是因為這一本書每一章都分成三個部分。

1.

一開始都會先簡單的做講解說明。比如說第一章的自我破壞,會先說明什麼是自我破壞,會影響我們什麼,為什麼我們需要針對這個主題來幫自己療癒。這是第一部分。

2.

那第二部分就會進入比較多畫面上的觀想、冥想,那這本書很有趣的,也很特別的是,作者建議我們在閱讀第二部份時,就直接大聲地朗讀出來,用這樣的方式取代我們傳統上認為冥想觀想是需要閉上眼睛來傾聽一個聲音來引導,或是稍微記得觀想的內容去做。

透過朗讀這樣的作法,比起單純地去觀想畫面,或想像什麼情境來得更加方便。(也可以摒除掉部分人一直對於靜心冥想有一些畏懼。)因為有的時候我們可能腦海中很難記得這麼完整的需要觀想的畫面,以至於可能都還需要找一個人來幫忙引導,又或者是必須自己先錄音下來,然後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幫助自己更好的進入狀態。

透過朗讀,也能幫助有些不容易靜心下來的人,去先聚焦在這些句子所訴說的內容上,也透過自己讀、說、並且直接耳朵傾聽到內容,去進入你的潛意識,幫助重塑改寫。

作者也提到,即使你可能無法大聲朗讀也沒關係,那就在心裏完整的默念,也可以達到效果。

3.

每一章的第三個部份,則是打造”新能量”的實作練習。可能就是一個書寫的練習,透過去思考一些問題,讓你思考,書寫。有些則是非常具體,比如說像是斷捨離要你去清理淨化家裡,或照鏡子好好地看著鏡中的自己來幫助自我接納。

甚至也有提到靈擺的操作練習。


【釋放情緒堵塞的12個練習】的頁數不多,200頁出頭,但如果願意認真地照著每個章節細細地去做,是可以做滿久的。很適合每一年拿出來再重新為自己完整走過一輪再次療癒。

我自己一直都還很喜歡像這樣的靈性的練習。像是21天豐盛計畫、鏡子練習,也都是這樣子的模式:簡單訴說一些基本的概念、然後冥想&觀想、實做一些思考跟書寫練習等。

每一次做完這些,也都會有一種我好像經歷了一場完整的自我認識的旅程。

21天豐盛計畫是更以豐盛為主,鏡子練習是愛自己為主。(有興趣可以點鏈結去看)

 

【釋放情緒堵塞的12個練習】的主題規劃,我個人非常喜歡,因為確實涵蓋了許多我們普遍上會有、會需要去更深刻療癒的部分。是一個很全面完整的清理。 閱讀全文 閱讀心得《釋放情緒堵塞的12個練習》重塑細胞記憶,找回快樂的自己,12個主題自我療癒

《綻放如妳》—女性的澈底覺醒

🏵️書名:綻放如妳—澈底覺醒的當代女性之道,妳就是一個完整無缺的圓(A Radical Awakening)

作者: 喜法莉‧薩貝瑞,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3/03/29

  • 01 被腐蝕的靈魂

文化壓迫並控制我們的心理,讓我們每天都活在恐懼裡。它給我們的評分取決於我們有多安靜、順從。……當我們變得恐懼與沉默時,就無法「自愛」。-p.40

每一次透過言語和行動來表達自身經歷,我們會變得越來越愛自己。……她會大聲宣告:「我愛我自己。我值得被傾聽。我不只是過總和。我相信自己內心的聲音。」-p.41

  • 02 所謂的「那個女人」

妳光是「好」還不夠,妳還必須變得更好。那不只是更好,而是優秀;那不只是優秀,而是完美;那其實不是完美,而是一場對抗自己的戰爭。-p.43

關於美麗與善良的標準……,這意味著承受「必須偽裝自己的壓力」。比起外表,善良的標準會以更多形式呈現出來。在面臨衝突時,我們會用各種方式壓抑自己的聲音,沉默以對。由於害怕在想法和言行舉止上顯得與眾不同,所以我們選擇默不吭聲;因為擔心會受到懲罰,我們也不敢拒絕別人。這些全都削弱了我們心中那股強大的力量。-p.53 閱讀全文 《綻放如妳》—女性的澈底覺醒

閱讀心得《喔!威廉》-無以名狀的孤獨,是無人知曉的傷痕

人都是很寂寞的。我要說的是這個。

露西‧巴頓成為紐約當紅作家多年,仍擺脫不了出身貧寒的過去,在人群裡無法自處,時常莫名地陷入恐慌。威廉是露西的前夫,他篤定掌控一切,讓人安心,卻始終透著遙遠的距離感。

—《喔,威廉!》封底簡介


Photo by Atlas Green on Unsplash

書寫生命中無可避免的寂寞,彷彿是許多作家不停地挖掘的主題。

而或許,也正因為我們渴望被理解與接納,才有了表達的需要,於是,我們哼著屬於自己的歌,尋覓另一個與之共振的靈魂。

還能怎麼將寂寞呈現呢?

我總以為寂寞如詩,片段的字句,如秋天風吹落的黃葉,紛紛落下,卻無人弔念。《少年維特的煩惱》,困在尷尬的孩童與成人之間的青春;《傷心咖啡店之歌》獨自在社會的各種境況掙扎並出走;《挪威的森林》在愛情裡,永無法觸及另一個人深處憂傷,相處的磨合,期望與失落。

每段時期的自我調適,重複經歷並漸漸習慣於:不停擁有卻又不停逝去的人生。

然而《喔,威廉!》寫出了看似極其平凡裡,那悄然而至的寂寞──在不經意的談話中,始終無法忽視的隔閡,無法穿透、捕捉彼此心意,不能好好地與對方交流,並產生共鳴的那種寂寞。

如同那一句已經俗爛到不行卻一再被提出的經典「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寂寞,並非孤獨一人。而是,即使在眾人面前,仍然覺得格格不入、無處安放自己,疏離到透明,無人看見,卻又突兀地處在其中。

閱讀全文 閱讀心得《喔!威廉》-無以名狀的孤獨,是無人知曉的傷痕

【閱讀心得】房間裡的大象:沉默是一種保護,還是更大的傷害?

當我們眼見真相卻不發一語的那天,就是我們開始死去的時候

我們談論天氣,我們談論工作,我們談論所有一切的事情——只除了屋內的大象。

《房間裡的大象-日常生活中的緘默與縱容》這本書從社會學的論述出發,作者亦是知名的社會學家,探討著眾人沉默的串謀,對公開的秘密刻意迴避以致形成:房間裡的大象—那裡有個龐然大物無法忽視,我們都知道,但我們不說。

有別於以心理學探討個人對於事件發生後的否認狀態,這本書更著重在集體式的沉默與否認——小自細微的事件,大至納粹,規模也從家庭、公司組織,大到國家等做為案例,討論房間的大象如何形成、究其帶來的影響、以及是否有機會打破那視而不見的狀態?甚至是可能產生的效應。

選擇沉默,是因為真相令人恐懼不安?

觀看這本書的同時,自己也彷彿將那些自身的「秘密」一一攤出重新檢視了一次,就像跟著揭穿了長期以來躲藏在內心裡的大象,好比成為第四隻猴子般令人感到不安。

人們甚至也習慣了不談論「不談論」本身,徹底的規避那些我們都知道,卻始終不願啟齒的事,最經典的,莫過於我們對「死」與「性」的避諱,諷刺的是,這便是每個人生命必經的始與終。

在華人的傳統觀念下,對於「死」有著極端的恐懼,彷若不提及就永遠不用面對似的,除了極其努力地用「去世」、「離開」取代外,連其諧音或相似的寓意都刻意避開,好比樓層跳過”四”、贈禮不得送時鐘,以免成了「送終」(送鐘),觸霉頭。

而「性」,也在我們長期偏頗的塑造下,成了骯髒、慾望的象徵,以致多數人無法敞開心胸面對這人類的本能,若自己有這方面的想像,或者是公開談論,彷彿就顯得罪惡、可恥。

許多我們選擇沉默的事情,可能是因為它曾帶來過於巨大的痛苦,如戰爭,無論加害者與被害者,有許多人都無法再次面對那樣的回憶,選擇避而不談;又或者是性侵事件,也在被害者身上交雜著更多複雜的情緒:羞恥、自我否定、傷痛等,以致更難以言說。

除此之外,許多發生於生活中的小事件,或許來自於我們長期對自身的道德規範下,展現出自以為的得體——不隨意插手、不過問八卦,正如同書中說的三隻智猴,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說。

所以除了恐懼之外,沉默某部分則來自於自認清高、認為禮貌,於是,當我們自認為看到了不該看的事情,經常選擇視而不見,這其中有很大的原因是為了避免尷尬,好比我們通常並不會直接指出他人的錯誤。

閱讀全文 【閱讀心得】房間裡的大象:沉默是一種保護,還是更大的傷害?

【閱讀】反恐專家教你攻心術:讓對方的心思在不知不覺間接受你-意義存在於狀況中,而非文句或語詞裡

這本書的封面文字,完全讓我產生錯誤預期內容呢 前往博客來看介紹

作者: 苫米地英人  
譯者: 周幸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0/03/30


文/ 波卡Poka


閱讀時間:
約45分鐘因為一直寫故事,所以想看一些完全八竿子打不著的書,一方面補足其他方面的知識,一方面放鬆腦袋。這本書實際閱讀起來非常快,因為字數跟行數不多,找個日常的小空檔,專心閱讀約45-60分鐘便可讀完。

書摘

作者主張
1.自己要先處於輕鬆狀態,對方才會跟著不設防
2.維持同頻率(例如同呼吸的頻率)
3.成為共享空間掌控者(確認對方跟自己在同個場域,主動觸碰、移動物品)
4.操弄對方的海馬體(利用自我形象投射於對方視覺區)

語言反而造成阻礙。要用語言置換他人認知是相當困難的,因為因著每個人的內在,過去經驗不同。都會造成同一個詞彙,在不同人心中、不同的狀況,會有不同的解讀。


例如:
兩個許久不見的戀人相逢,女生此時喊出的,男生名字:約翰~

女生在廁所發現沒衛生紙了,大喊老公:約翰~
意義就不同了。

意義存在於狀況中,而非文句或語詞裡。

語言是空,非有也非無

閱讀全文 【閱讀】反恐專家教你攻心術:讓對方的心思在不知不覺間接受你-意義存在於狀況中,而非文句或語詞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