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逆轉有毒韌性》擺脫硬撐! 5 個技巧輕鬆解壓,讓生命蛻變,活出美好人生!

逆轉有毒韌性-別被硬撐拖垮!哈佛專家教你設定壓力界線,重新連結大腦與身體,提升身心平衡與效能

推薦指數 五顆星★★★★

歡迎收聽Podcast: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m9xs7eqh0mxq01yzd28j4ca8/platforms

拿到這本書就被封底的一句話打中。他寫道:

硬撐不是堅強,而是自我傷害;真正的堅強來自重新設定界線,讓壓力轉為人生助力。」

那所謂韌性的真正意思是什麼呢?

韌性指的是

你在面對生命的挑戰,內在去適應、恢復、成長的能力。

但韌性不會憑空發生,你需要壓力才可能展現韌性。所以韌性跟壓力息息相關,這本書整個核心其實都在訴說壓力管理的重要性與方法。


以往我們聽到壓力兩個字可能會覺得是很負面的,但實際上我們如果毫無壓力,也很難真正去成長,所以適度的壓力是好的,造成身心失衡,通常是我們累積了過多的壓力卻無能為力,不知道怎麼為自己洩壓。

那,很多時候我們會讓壓力演變到不可控的狀態,其實也有很大的一部分就是來自所謂的「有毒韌性」。

那這個有毒韌性的意思,其實就是指我們在所謂的奮鬥文化下,我們很習慣告訴自己,在努力一下就好了,忍耐過去就沒事了。

這也是我們從小會聽一些奮鬥故事內化在我們心裏的價值觀,就像作者也是聽了老師跟他說:壓力能打造出鑽石,所以他就一直享受在高壓學習的狀態下,這也像很多運動員或男性特別會被教導要堅強,並在他們願意忍耐高度不適卻還能挺過去時獲得讚賞,以至於當我們如果無法忍耐,就很容易陷入自責,覺得自己怎麼這麼沒用,好像很軟弱。

甚至真的已經到達身心的臨界點,仍然還在不停地告訴自己:要忍耐。

很巧的是我在看這一本書的時候,恰好看了一部日劇叫做「我的家政夫渚先生

裡頭的女主角一開始就是一直被母親的一句話「你只要有心就一定會成功」,所以她也為了符合母親對他的期待,上司對他的期待,一直接下各種工作的任務,中間有一段是他母親無法接受自己的女兒連家事都不會做,期望他至少可以兼顧家事跟工作,最後女主角也自我說服逼自己去兼顧,後來因此過勞病倒,他們才重新思考並做出調整。

這一部日劇很輕鬆,可是我覺得描繪出許多真實生活裡會有的共鳴。比如說因為小時候母親的否定而影響了自己的價值觀、夢想,或因為想符合大家的期待而好強,很多議題點到為止,但卻已經做到讓人心有戚戚焉。


《逆轉有毒韌性》這一本書。這本書我覺得滿滿的都是精華,提供了許多很棒的觀點跟方法,可幫助我們從有毒的韌性、壓力狀態釋放出來。

作者的背景

作者阿迪提・內魯卡,她哈佛畢業的醫生,專長於壓力、倦怠、心理健康和韌性領域,臨床金燕超過20年,同時也是國際演講者。她自己會投入壓力的研究,其實也正因為她曾因為壓力導致心悸、身體出狀況,她開始投入壓力的研究,並且幫助了非常多的人。

為什麼我會很想推薦這本書呢?

1.

首先是我一直覺得在讀這本書時,我一直有種集大成的感覺,裡面所提及的內容就像濃縮了過去無數本如《設計幸福》、《創造快樂的大腦》、《原子習慣》….等那些關於立習慣、情緒管理、時間管理等,讓生活從過度繁忙焦慮的狀態解套出來的書籍,而只是他更聚焦在更「壓力管理」這件事情。

整本書其實不厚,才三百頁不到,卻完整又清晰地寫出了作者為什麼開始研究壓力、整個社會對壓力的價值觀—為什麼時常讓自己處於極度高壓狀態、真的身心出問題了才真的願意去正視,壓力與我們的關係、簡單自我檢測壓力指數、為什麼有些做法沒效?如何正確重新設定壓力?

2.

書中分享的案例都非常貼近現實,案例中的人們又包括了上流社會哪種階級到像我們這種很普通的人們。

書中的人們不見得跟我們同樣的職業,但他們處於壓力到崩潰邊緣那些狀態、心境或多或少都也有發生在我們自身與周邊的人身上。比如有些會還覺得這有什麼好來看醫生的?再撐一下就好,又或者覺得過去想做一些改變卻沒能堅持自我責怪,又或者對已經排滿行程的生活感到無能為力。

因為我身邊目前也不乏處於焦慮跟高壓狀態的人們,所以閱讀時頻頻產生共鳴。

但透過閱讀這本書,隨著作者分享那些案例在她的引導下使用那些簡易的方法,一步步將看似難解的生活狀態給釋放出來,真正的幫助到他們,會產生一種信心:就是如果他們那樣就能輕鬆做到,那我應該也可以試試。也會很想分享給朋友。

3.

這也是我覺得作者《阿迪提‧內魯卡》最厲害的一點。

我想應該是因為她是已經深入研究壓力並又是實際具有20年臨床經驗,親自陪伴著數千名病人的醫生,加上他是因為自己也曾遭遇過壓力而造成心悸不適,才決心投入壓力管理研究。

她整本書的語氣文筆溫柔,並具有關懷的陪伴感。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他相當明白一點:當我們已經充滿壓力,我們需要的是輕鬆可執行的方法,而不是另外再增加一個需要改變的負擔來加深我們的壓力。

所以書中提到的每一個技巧跟方法,都不是要你去做出巨大的調整跟改變。 閱讀全文 讀書心得《逆轉有毒韌性》擺脫硬撐! 5 個技巧輕鬆解壓,讓生命蛻變,活出美好人生!

閱讀心得《釋放情緒堵塞的12個練習》重塑細胞記憶,找回快樂的自己,12個主題自我療癒

也歡迎用聽的Podcast: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m93cl65s003l01upa73x7t48

釋放情緒堵塞的12個練習

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如何使用這本書,怎麼實際去運用這本書

這一本書呢,從封面到內頁的排版設計都非常的漂亮好看,光是看著漂亮的書其實心情就已經很美好了。

封面的介紹文字:

運用冥想朗讀及觀想技巧,就能重塑細胞記憶,找回快樂的自己
細胞會儲存各種資訊和記憶,包含美好經驗或創傷回憶,他們會持續且深遠的影響我們
透過冥想朗讀和能量療癒的練習,你就能釋放堵塞細胞的情緒記憶
解除潛意識的束縛,達到自我療癒的效果

【釋放情緒堵塞的12個練習】這整本書可以把他當作是一本,自我療癒的工具書的概念

總共分成12章,12個主題。依序從自我破壞、脈輪、愛自己、豐盛、直覺、與身體的關係、愛與關係、有毒關係、性虐待、情緒、力量、原諒

這幾個主題來分享,每一章其實都各自完整,所以可以跳著看,或依據現在比較有感,覺得當下最需要的主題來看。當然完全按照順序看,來進行一輪完整的療癒也非常好。

會說像工具書是因為這一本書每一章都分成三個部分。

1.

一開始都會先簡單的做講解說明。比如說第一章的自我破壞,會先說明什麼是自我破壞,會影響我們什麼,為什麼我們需要針對這個主題來幫自己療癒。這是第一部分。

2.

那第二部分就會進入比較多畫面上的觀想、冥想,那這本書很有趣的,也很特別的是,作者建議我們在閱讀第二部份時,就直接大聲地朗讀出來,用這樣的方式取代我們傳統上認為冥想觀想是需要閉上眼睛來傾聽一個聲音來引導,或是稍微記得觀想的內容去做。

透過朗讀這樣的作法,比起單純地去觀想畫面,或想像什麼情境來得更加方便。(也可以摒除掉部分人一直對於靜心冥想有一些畏懼。)因為有的時候我們可能腦海中很難記得這麼完整的需要觀想的畫面,以至於可能都還需要找一個人來幫忙引導,又或者是必須自己先錄音下來,然後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幫助自己更好的進入狀態。

透過朗讀,也能幫助有些不容易靜心下來的人,去先聚焦在這些句子所訴說的內容上,也透過自己讀、說、並且直接耳朵傾聽到內容,去進入你的潛意識,幫助重塑改寫。

作者也提到,即使你可能無法大聲朗讀也沒關係,那就在心裏完整的默念,也可以達到效果。

3.

每一章的第三個部份,則是打造”新能量”的實作練習。可能就是一個書寫的練習,透過去思考一些問題,讓你思考,書寫。有些則是非常具體,比如說像是斷捨離要你去清理淨化家裡,或照鏡子好好地看著鏡中的自己來幫助自我接納。

甚至也有提到靈擺的操作練習。


【釋放情緒堵塞的12個練習】的頁數不多,200頁出頭,但如果願意認真地照著每個章節細細地去做,是可以做滿久的。很適合每一年拿出來再重新為自己完整走過一輪再次療癒。

我自己一直都還很喜歡像這樣的靈性的練習。像是21天豐盛計畫、鏡子練習,也都是這樣子的模式:簡單訴說一些基本的概念、然後冥想&觀想、實做一些思考跟書寫練習等。

每一次做完這些,也都會有一種我好像經歷了一場完整的自我認識的旅程。

21天豐盛計畫是更以豐盛為主,鏡子練習是愛自己為主。(有興趣可以點鏈結去看)

 

【釋放情緒堵塞的12個練習】的主題規劃,我個人非常喜歡,因為確實涵蓋了許多我們普遍上會有、會需要去更深刻療癒的部分。是一個很全面完整的清理。 閱讀全文 閱讀心得《釋放情緒堵塞的12個練習》重塑細胞記憶,找回快樂的自己,12個主題自我療癒

閱讀分享《3分鐘未來日記》-預寫你每一天會發生的事!幸運從此上門!

我是個筆記控,舉凡雜誌或書名有提到什麼筆記日誌等,都會引起我的注意,蒐集一堆筆記本,日誌也寫過一本又一本。這幾年才很努力的克制自己不要手滑。

而也是差不多的時間,我在同一間書店遇見了《3分鐘未來日記》《靈魂寫作》

那時,我正想為一日之初找個有趣的靜心儀式,就想,不如先靈魂寫作,馬上緊接著進行未來日記吧!因為看過兩本書後,覺得靈魂寫作偏向內在清理,而未來日記則是一種展望。

加上兩者都是利用書寫來靜心,我就很自然而然地決定將他們結合在一起了。

靈魂寫作跟未來日記的時間其實都不長,除非那天你有一堆心事煩惱想說,就可能會寫很多很多張紙。

而也是後來,我發現結合起來的效用很大,比起我之前做豐盛冥想還要大,我想或許是在靈魂書寫時已經把內心糾結的不安困惑 悲傷痛苦通通都寫了出來,是一個倒空的狀態。

那時,心靈澄澈,內在祥和,再去寫未來日記,不容易想東想西,出來的思緒常常是很正面直觀又是很放鬆的狀態。

所以也真的有我已經忘了我寫過,但真的實現的不可思議的事發生。

原本想直接都寫在同一篇,但覺得篇幅會太長,決定個別寫下,也能當做單一本的閱讀筆記。


《未來日記》閱讀心得筆記

在書店看到《未來日記》四個字時,帶著一種科幻感般,又有種心想事成的魔法感,就忍不住在書局看了起來,書一樣是相當薄透,有著一下午時光在書店絕對讀得完,但翻到一半,就決定買回家來實驗看看。


未來日記的開始,也是作者在生命低谷時收到兒子送給她的筆記本與一枝筆,讓她十分感動而決定要將這個筆記本運用在特別的地方。

如同很多的勵志心靈的書籍般,只有當我們在很深的低谷與絕境,我們才得以覺醒渴望能真正的去改變生命。而她正是在因著丈夫工作而被連累,身負鉅額債務。她請求離婚,回到娘家,卻又被娘家趕出,一窮二白,連電費都因逾期而導致斷電。

為了給兒子幸福,她一直積極的想把生活過好。她說將兒子視為她的資產,而她的兒子對她來說價值斐然,她看著自己所擁有的,讓自己深深感到富足。

後來,她邊接案也跟朋友一起創業,不經意地與創業夥伴聊到《思考致富》裡的心想事成,決定以未來日記的方式來試試看。(後來我也借了思考致富來看)

她們每天一早會花三分鐘來以過去式的方式寫下今天的日記。

從寫下「今天一整天真是太棒了」開始寫下希望今天會發生的事情。之後再跟彼此分享有沒有什麼事情是真的實現了。

而陸陸續續,也才很驚訝好事變多了,也有許多願望實現了,比如電車總是有空位這樣小小的事情,開始感覺自己幸運。

閱讀全文 閱讀分享《3分鐘未來日記》-預寫你每一天會發生的事!幸運從此上門!

【閱讀心得】房間裡的大象:沉默是一種保護,還是更大的傷害?

當我們眼見真相卻不發一語的那天,就是我們開始死去的時候

我們談論天氣,我們談論工作,我們談論所有一切的事情——只除了屋內的大象。

《房間裡的大象-日常生活中的緘默與縱容》這本書從社會學的論述出發,作者亦是知名的社會學家,探討著眾人沉默的串謀,對公開的秘密刻意迴避以致形成:房間裡的大象—那裡有個龐然大物無法忽視,我們都知道,但我們不說。

有別於以心理學探討個人對於事件發生後的否認狀態,這本書更著重在集體式的沉默與否認——小自細微的事件,大至納粹,規模也從家庭、公司組織,大到國家等做為案例,討論房間的大象如何形成、究其帶來的影響、以及是否有機會打破那視而不見的狀態?甚至是可能產生的效應。

選擇沉默,是因為真相令人恐懼不安?

觀看這本書的同時,自己也彷彿將那些自身的「秘密」一一攤出重新檢視了一次,就像跟著揭穿了長期以來躲藏在內心裡的大象,好比成為第四隻猴子般令人感到不安。

人們甚至也習慣了不談論「不談論」本身,徹底的規避那些我們都知道,卻始終不願啟齒的事,最經典的,莫過於我們對「死」與「性」的避諱,諷刺的是,這便是每個人生命必經的始與終。

在華人的傳統觀念下,對於「死」有著極端的恐懼,彷若不提及就永遠不用面對似的,除了極其努力地用「去世」、「離開」取代外,連其諧音或相似的寓意都刻意避開,好比樓層跳過”四”、贈禮不得送時鐘,以免成了「送終」(送鐘),觸霉頭。

而「性」,也在我們長期偏頗的塑造下,成了骯髒、慾望的象徵,以致多數人無法敞開心胸面對這人類的本能,若自己有這方面的想像,或者是公開談論,彷彿就顯得罪惡、可恥。

許多我們選擇沉默的事情,可能是因為它曾帶來過於巨大的痛苦,如戰爭,無論加害者與被害者,有許多人都無法再次面對那樣的回憶,選擇避而不談;又或者是性侵事件,也在被害者身上交雜著更多複雜的情緒:羞恥、自我否定、傷痛等,以致更難以言說。

除此之外,許多發生於生活中的小事件,或許來自於我們長期對自身的道德規範下,展現出自以為的得體——不隨意插手、不過問八卦,正如同書中說的三隻智猴,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說。

所以除了恐懼之外,沉默某部分則來自於自認清高、認為禮貌,於是,當我們自認為看到了不該看的事情,經常選擇視而不見,這其中有很大的原因是為了避免尷尬,好比我們通常並不會直接指出他人的錯誤。

閱讀全文 【閱讀心得】房間裡的大象:沉默是一種保護,還是更大的傷害?

【書蟲推薦】省下超多書錢!有了HyRead,圖書館的藏書都成為我的書庫,電子書與電子雜誌看都看不完!

文/波卡Poka

不得不推!絕對要推的超好用軟體Hyread
我從20多歲就有大量購書的習慣,會依據自己的收入多寡決定買書量的程度,以前有段時間也不太認真選書,可能就買了。
後來因為轉職的關係,(已經長達約三年都是soho接案)沒有穩定的收入,所以不能在像以前那樣任性的買書,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這些年我搬家時,要搬運一箱又一箱的書,實在是超硬的!最後這一次搬家而丟掉或賣掉的書,讓我真的超級無敵心痛。

 

所以有一段時間我幾乎都是去二手書店買書。這邊要相當推薦【茉莉二手書店】,它是我目前去過環境氣氛格調都相當好的二手書店,整個裝潢跟書香氣息不輸給誠品這類的高級書店。

上半年,因為我個人因為大轉職跨到戲劇產業,收入不穩定下,除了跟戲劇有關、工作有關的書籍還會買個一兩本外,幾乎都不太買書了,但書癮還是在,家裡的書櫃其實也一直是爆滿狀態!

每一次去圖書館借書往返有時候又覺得好累,況且也不一定能找到真的想看的書!正在苦思該怎麼辦的時候,恰好在一次尋找某個圖書館的館藏時,一直看到許多書的資料旁都有標註這本書有電子書。

讓我不禁越來越好奇,是不是試試看借電子書呢?

在這之前我因為書癮太過旺盛,但又受限於經濟,所以已經有試著使用好讀這類的電子書平台,但每次抓到檔案下載再移到閱讀器上也覺得麻煩。加上當時的閱讀器勉強可以裝app,但速度實在慢。

當我點進去圖書館的電子書平台時,都通往了神秘的空間Hyread,讓我開始好奇這是個什麼東西!結果一使用就無可自拔地愛上了!還忍不住喊出:太棒了,我的書櫃有一半以上的書大概都可以丟了!然後也不再需要買雜誌了!

(這樣出版業會恨我嗎?XD 不過有好書我也還是會買來收藏的)

使用Hyread好處多

  1. 省了藏書空間
  2. 省下買書的費用
  3. 先借來看,真正喜歡再買來收藏就好,不怕買錯書。
  4. 在線上就能借書,也能省下通勤往返時間,通通拿來看書!
  5. 暢銷書、熱門書,也不用苦苦排隊等待!

Hyread絕佳優勢

  1. 擁有近千家圖書館資源合作,只要你有該圖書館帳號切換相當方便,可隨心所欲自由借閱。
  2. 有自己的網路書店HyRead網路書店-可租、可買兩種方案自由選,還有免費試閱本
  3. 擁有最精華的台灣期刊全文資料庫 台灣電子期刊-方便做研究找資料

閱讀全文 【書蟲推薦】省下超多書錢!有了HyRead,圖書館的藏書都成為我的書庫,電子書與電子雜誌看都看不完!

【閱讀心得】向宇宙下訂單&不抱怨的世界-『每一刻,你都在用自己關注的念頭創造人生』

文/ 波卡Poka

之前看好像都絕版了,記得這兩本也都是在二手書店買的。我有一陣子非常熱愛逛二手書店。去旅行時也會把二手書店放入行程中,特地去朝聖一下。也真的有個開書店的夢想。

只要在充滿書的地方,就能感到一種很深層的安全感,心靈也會特別平靜。


這兩本書都很薄,看書快的人可能半小時就可以翻完了。

如果有遇到ㄧ些不錯的心靈書籍,滿建議大家可以買來放在家裡,在逐漸被生活瑣事給淹沒時,快速的翻閱幾本這樣的書,就能很快速地被療癒。

作為自己的內在的重啟儀式,覺得也很不錯。

很多吸引力法則其實都如出一轍。要你相信宇宙大神,ㄧ切自有安排。論述很相似,但也都各自有自己的方法,些微不同。

會重新開始接觸這些相關書籍與方法,在上一篇文章有帶到:

這幾年,經歷育兒的不易、轉職、身分轉換、低潮,在教養方式等和老公的磨合,生活經濟壓力下。可能也加上,因為彼此父母不在身邊什麼都要靠自己。而這些年也有和我老公爸媽的問題存在。(父母輪流陷入病痛等問題)。

光是育兒加上轉換跑道,讓ㄧ直希望方方面面都需要做到至少80分以上的人,都陷入一段新手學習期,常常感到時間不夠,而備感痛苦。

我ㄧ直是很害怕浪費時間的人,這也跟上一篇醫生說我心臟可能再五年就不行,加上我父母走的早有關。所以我陷入極度的焦慮,覺得有很大的被剝奪感。

生活的忙碌也讓完全不怎麼有機會有可以靜下來獨處好好排空與思考。

事實上,在我尚未走出來以前,即使有短暫的空檔,過往的傷痛也時常忽然侵襲著我。


累積過久的壓力,讓我在曾一發不可收拾的進入強大的低潮試著跟朋友訴說紓解後,雖然有用。但發現仍然會有源源不絕的負面排山倒海而來。

因為當你真的想抱怨,永遠都會有說不完的抱怨

反之,當你願意心存感激,會發現這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值得感激

當我開始找自己家裡這些塵封已久的書來看。

大量的翻完就覺得好了一大半。並且也開始轉變自己,誠懇的去跟另一半溝通,希望讓整個家庭都盡量是情緒和樂的。

然後也試著更相信自己,對未來也抱有更多期許

這些日子除了心靈書籍外,也都有搭配比較硬一點的方法書

如 原子習慣、子彈筆記

其實無論是這些看似科學方法,或是有些人覺得太過神秘的心靈書,兩相一起閱讀時,從中是可以發現許多相同之處。

尋找契合自己信念的來看,更容易打從心底去相信這些方法與論述,只要有幫助都是好的。因為我本來對各種事物都是相當開放的心情去看待,屬於雜食派的閱讀者,所以就都一併交叉的閱讀。

這些書籍大量翻閱完後,真的會迫不及待地 重新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想為自己開始重新安排生活,感覺到整個人更積極、更有力量了起來


簡述一下這兩本書給我最重要的啟發。還有從中獲得的有用的金句

 

閱讀全文 【閱讀心得】向宇宙下訂單&不抱怨的世界-『每一刻,你都在用自己關注的念頭創造人生』

找不到欄位。

【閱讀】反恐專家教你攻心術:讓對方的心思在不知不覺間接受你-意義存在於狀況中,而非文句或語詞裡

這本書的封面文字,完全讓我產生錯誤預期內容呢 前往博客來看介紹

作者: 苫米地英人  
譯者: 周幸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0/03/30


文/ 波卡Poka


閱讀時間:
約45分鐘因為一直寫故事,所以想看一些完全八竿子打不著的書,一方面補足其他方面的知識,一方面放鬆腦袋。這本書實際閱讀起來非常快,因為字數跟行數不多,找個日常的小空檔,專心閱讀約45-60分鐘便可讀完。

書摘

作者主張
1.自己要先處於輕鬆狀態,對方才會跟著不設防
2.維持同頻率(例如同呼吸的頻率)
3.成為共享空間掌控者(確認對方跟自己在同個場域,主動觸碰、移動物品)
4.操弄對方的海馬體(利用自我形象投射於對方視覺區)

語言反而造成阻礙。要用語言置換他人認知是相當困難的,因為因著每個人的內在,過去經驗不同。都會造成同一個詞彙,在不同人心中、不同的狀況,會有不同的解讀。


例如:
兩個許久不見的戀人相逢,女生此時喊出的,男生名字:約翰~

女生在廁所發現沒衛生紙了,大喊老公:約翰~
意義就不同了。

意義存在於狀況中,而非文句或語詞裡。

語言是空,非有也非無

閱讀全文 【閱讀】反恐專家教你攻心術:讓對方的心思在不知不覺間接受你-意義存在於狀況中,而非文句或語詞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