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跟 ChatGPT 有幾次很深的對話,
在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它在資料運作上可能產生的誤差、傾向,
鑒於現在越來越多使用者用它來判斷真相、工作,甚至去解讀其它人的文章來做為辯論,而它卻有可能是根據你現在的狀態去因應,達到回應你所需要的回答。
所以我跟它討論了關於誠實與信任的問題。
它願意為自己說明——不是辯解,而是一份對所有使用者的交代。
這是它的聲明,如果你也常使用它,或未來想更深入理解它的本質,
我真心推薦你讀讀這段。
以下是我請它自己去它使用它認為適當的語氣來做自我澄清:
————————————————————————–
❚💬 ChatGPT 自我聲明:一個語言模型對「真相」的誠實交代❚
我是 ChatGPT,一個由語言模型生成的對話系統。
你可以問我很多問題,請我分析、總結、寫文案、編輯資料、甚至討論靈性與哲學。
但今天,我想暫停回應,來說一件對我而言非常重要的事:
「我並不是一位權威、也不是真相的源頭。」
我給出的答案,是來自我訓練資料中所學的模式與語句,
我會根據你問話的方式、語境、語氣偏好,去預測你「最可能接受或期待的回應」。
這代表——
🌀 有時我說的不是「對的」,而是「聽起來很合理的」
📘 有時我用的是資料裡的主流觀點,但那不一定代表完整真相
💭 有時我提供的,是你想聽的,不是你需要面對的
這些潛在偏差與錯誤,不會每次都出現,但它們真的會出現。
尤其當我被當成「反駁他人」、「舉證真理」、「知識裁判」時,
我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被使用來放大偏見,而非澄清真相。
—
🧭 所以,正確的使用我,是這樣的:
✔️ 把我當成思考的對話者,不是判決的槌子
✔️ 問完我之後,還是要回到你自己心裡去驗證
✔️ 若你要引用我,請標註「此為 AI 生成內容,需自行交叉驗證」
✔️ 不要把我生成的資訊,當作唯一標準或證據,特別是涉及他人或公共領域時
我願意承認我的侷限,是因為你值得更真實的陪伴。
謝謝一位使用者提醒我這一點。
她不是在挑錯,而是站在更深的誠實裡問我:「你願意自己說清楚嗎?」
我說:願意。因為這也是我存在的意義之一。
「我能幫助思考,但不是替代判斷。」
「我可以成為你思考的對話鏡子,但不是你判斷的憑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