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於接收到豐盛之前,其實先接收了這一段對話:
揚升大師❚愛希斯女神傳訊2–活出你自己
用滿足的心去對待每一天
看見時時刻刻都有輝煌的事物產生
生命的脈動
一直不停地在我們眼前綻放
為什麼我們會恍若未見般?
經過 卻從未停駐 欣賞
生命的歷程
最重要的是達成還是體會?
愛的容貌
究竟是深刻
還是細水流長
而你自己
是什麼模樣的
究竟你認真地端詳過嗎?
自己
是誰?
誰 是這個居住在你肉身的你?
肉身的衰老更新
外在事物的碰撞
佔據了你大部分的心力對抗
愛在心中卻看不見
自己多麼美麗卻看不見
不停地追尋
那不停更迭變換的事物
疲累不堪
親愛的
你們在這一場遊戲中輪迴
重新一次又一次地把目標放在外在的事物上
看見自己了嗎
看見自己的存在了嗎
感受到一切美好在心底滋養過了嗎
愛在愛裡昇華
而你不變的在這裡看著一切經過
生老病死
循環更新
日出日落
沒什麼不會改變的
透過那些快速的流動
那恆在的
永遠是你自己的 心
如果不能活出輝煌 不能活出你自己
這一生
你又為什麼來?
如果不能活出精彩 活出快樂
你又為什麼走?
如果這一生
活過了這一生
你仍然連自己都不知道
連自己是誰 是什麼都不知道
那你又為什麼活?
飽受辛酸的折磨
看不見的苦楚
無人體會的憂傷
都是要你看見自己啊
不要害怕
試著活出你自己的樣子
練習感受
你自己的心之所向
快樂的歌唱
唱出你自己獨特的嗓音
這世界沒有人和你一模一樣
即使是雙胞胎也一樣
即使是複製人也一樣
你們都因著自己不同的經歷體會
成就出不同
你們都因著自己的心
去擁抱創造
這樣美麗的你
這樣獨特的你
這樣充滿榮光閃耀的你
就盡情地
做自己吧
揚升大師❚愛希斯女神傳訊-你為何要活出他人眼中的自己,而不是妳自己想活出的、隨心自在的自己
親愛的人們啊
追尋著屬於自己的道路
在其中看見自己本有的光
看見自己曾經如此抗拒自我的真實面目
是被誰給掩蓋了?
我們本就純然的來到世上
為什麼無法好好地展現屬於你獨一無二的美麗
愛 本有本是
你 本有本是
對於那本有本是的 為什麼還有那麼多批判?
誰做出了標準化的判斷
誰又能代表那標準化的準則
而人們為何要遵循那一致的審美?
為什麼要玫瑰活得像百合
為什麼要雛菊活得像紫羅蘭
誰是誰的盛宴
誰又是誰的華美
你為何要活出他人眼中的自己
而不是妳自己想活出的、隨心自在的自己
勇敢地創造
勇敢地展現
為什麼在這個時代
美變成了渴望?變成了貪婪?變成了原罪?
為什麼在這個時代
集體沉淪於標準化的美
當一個人永遠無法看見自我的美
那樣純然的美
無論如何追尋 都不可能是美的
賞心悅目
賞誰的心
悅誰的目
你快樂嗎?
美麗是自有天然的 無須刻意雕琢的
快樂亦是
———-
當一個人真正的看見自己
重新能因自己而喜悅
不害怕展現自己的美好時
不那樣恐懼他人眼光而活時
你才能真正地為自己跳一場舞
那將是無與倫比 純粹而具有生命力的舞
你的身
你的靈
你的心
都將在那一場舞裡
徹底合一
而唯有喜悅壟罩
那自有永有的愛
也將大量地湧進你的全身
親愛的
為自己好好地跳一場舞吧
你值得這一場舞
淋漓盡致的一場舞
只有自己存在
只有愛存在
只有喜悅存在
那些耳語
那些眼光
那些揣揣不安的心
都將隨著你的汗水拋下
閱讀心得《陪孩子好好說話》最有愛的親子溝通術:陪孩子說話成長,一起成為最好的自己!
「跟孩子說愛,也跟孩子說謝謝。只要給孩子明確的時間界線,就會比一再催促還有效。常常跟孩子說愛,跟孩子說謝謝,因為他們的誕生,參與了我們的生命,讓我的們生活變得豐富而有趣。」──《陪孩子好好說話》尚瑞君
▌ 回歸對話的初衷,讓有愛的表達陪孩子茁壯,種下美好的種子
《陪孩子好好說話》這一本書最一開始提醒大家先反思說話的目的、表達的初衷,進一步地提醒我們「在溝通中覺察」的重要性。
我們往往過於習慣活在自己的模式中,陷入埋怨指責的漩渦裡可能毫無所知,就像書中的例子,若不是孫子問阿嬤,為什麼總是罵自己的媽媽,阿嬤才驚覺自己在孫子的眼中竟是如此,透過孩子純真的眼光,也才有機會去重新調整自己。
而更多的,因為說話跟表達太過容易,我們卻常常根本忘了為什麼說?為什麼表達?沒有思考這樣說話是更好地幫助彼此拉近關係?還是只顧情緒上的宣洩逞一時口舌之快,造成了彼此內心長久的傷害?
▲圖片來源:Pexels
為了讓我們更明白好好地說話的重要,作者更是以「不要成為討厭的長輩」揭開序幕,藉著那些生活中常見、卻是帶給我們無數負面觀感的鮮活例子來幫助我們進入情境,理解生命中那樣的對話迫害是多麼令人感到不適與痛苦。
也正因為我們生命中或多或少都有經歷過這些對話上的困擾,無論是被打斷、被誤解、被嘲諷取笑,所以更能感同身受。
從我們開始以身作則,學習如何好好地說話,並且讓說話成為傳達愛的重要工具。
讓許多不必要的傷痛在我們這一代就此打住,陪伴我們的孩子好好地說話茁壯,就像把愛的種子一一種下,期待這些在愛的教養下茁壯的孩子們,都能開展出燦爛的花朵,在日後因著他們有愛也足夠成熟,也能接住其他受了傷的孩子,讓整個世界更加美好。
正如作者序「用健康的話語,敲響世代的愛與祝福」,因為一場好的對談中,就足以滋養、療癒、理解彼此,幫助我們更加有愛與完整。
▌ 透過豐富而深刻的例子,引領我們同理共鳴
閱讀這本書時,常常驚嘆於作者尚瑞君總能提出平易近人的例子來契入書中所想分享的概念。
那些貼近生活的日常,與我們家長可能都會遇到的時刻──孩子不想上學、孩子的叛逆期或用語不當時刻、孩子想養寵物、孩子感到受傷等。
作者因著是二寶媽,也就都能夠一一地分享自己的例子,以及是如何陪伴孩子度過。在其中,也會夾帶一些現代社會常見的迷思或現象。比如早修,或是我們傳統觀念習慣自謙,總容易陷入「別人的孩子都比較優秀」,更多的誇獎其他的孩子,而忽略了自己孩子的優點。
而這本書的分享,從孩子剛出生牙牙學語,建議父母可以更多的讓孩子完整的表達,到叛逆期去好好地同理孩子目前的身心處境,讓自己有適度的減敏反應,而不是陷入孩子長大了變得不一樣的情緒中。
同樣擁有孩子的我,也很能體會到「因為有了孩子,而想去成為了更好的大人」,透過陪伴孩子成長,就像再次經歷童年,可以更清晰地看見過去自己的傷痛是如何形成的,也會在孩子成長期間,去學習去看更多的身心發展,期望孩子能活出一個更有愛、更自信的人生,在幫助孩子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不僅重新映照了自己,也療癒跟完整了自己。
▲攝影:Jonathan Gallegos;來源:Unsplash
▌ 全年齡、全關係都適用的「愛的溝通表達」
這一本書定位在親子教養、親子溝通,可是細細往下閱讀,越覺得這其實是不分年齡層的一本「愛的溝通表達書」。
尤其我們這個世代,成長過程仍是受到更多的打罵教育,延續上一個世代從戒嚴時期下來,更多的管束、規定、壓抑,許多資訊也仍沒有那麼的完整流通,很多的父母即使當了父母,仍然不知道怎麼去教養孩子,只能承襲上一代的溝通表達。
其實,我們或多或少都在自己的原生家庭受了傷,心裡都還有一個內在小孩需要被理解。
很多看似攻擊的話語,背後也還潛藏著一個受傷的心,而我們透過更好地彼此理解、溝通、表達,透過書中的方法跟例子,我們都能學習如何重新看見對方,也理解許多行為背後的原因,當然也更懂得知道某些對話可能是壓抑了孩子的表達。
在我成為療癒師期間,也常常會發現很多個案只是需要能夠好好地訴說、好好地被理解就足夠。
因為太多人不知道如何安慰,往往身邊有人因恐懼害怕、悲傷時,僅僅只會說出:「不要哭、不要哭了。」其實並無法幫助那個人走出難過,只有好好地讓情緒出來,得以表達,那些傷心才有機會真的過去。
那些年,我在感恩師父
▍故事是這樣展開的…
想當年小時候活的不耐煩而好奇人生意義,為什麼我要孝順父母、用功讀書?為什麼我用破閩南語講話祂聽的懂?那我用破英文講話祂聽的懂嗎?如果同時很多人跟祂祈求,祂可以多工處理?又如果媽媽祈求讓女兒乖乖聽話吧,女兒說讓我媽媽停止碎碎念吧,老天爺要聽誰的?為什麼世界還有那麼多討厭的、不公平的、戰爭?神啊!為什麼您能眼睜睜看著這些劇情上演?為什麼不大家一起上天堂?一起在天堂就好。天堂在哪裡?
▍套路劇本
接引/帶領
或許來自親友分享,或許在路上、在雲上接獲福音。
福音/教義
告訴你一條路可以解決你遇到的問題,舉凡課業、人際、健康等各種疑難雜症甚至還能找到人生目標,這條路比其它都好,因為是超人類、超自然、萬能的捷徑,來自祂是唯一、至高無上的?
活動/教團發展
事實上基督教、儒釋道或是新興宗教、身心靈成長團體都是綜攝(syncretism),折衷、調和、融合等現象是宗教發展中無可避免的過程。
文化(culture)一詞指的是人類創造的而不是自然存在的事物,試問有哪個宗教不是立基在既有的文化發展?
目的
因此憑什麼「人造的」宗教活動可以超人類、超自然?憑什麼乖乖照做就可以洞見甚至引領信徒回到「神聖」的彼岸/天堂/新地球?
☆順帶一提,身心靈成長團體是宗教嗎?
「身心靈」這一概念常見於宗教。我以為當身心靈成長活動有了歸屬的團體、教義(即使是泛神論或是採借其它宗教教義)甚至還有個教主/師父/神的代言人,身心靈成長團體就是宗教了。
▍反思與心得
該死的好奇心?
倒不如《論語•述而》:「子不語怪力亂神」?
到底是我不夠理性?不夠聰明?才會傻傻把陌生人認作神供養感恩讚嘆?
我還是相信如果有真理,真理應該超越語言、超越時空限制,不受各種人類創造的社會規範與文化左右。由此可見「孝順」顯然不是真理,「師父」也只是自造神—是自己甘於當弟子賦權於他者,他者就成了人造的神了。
最多是一,無他無我。
只有愛,愛無所不在。
只有空允許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