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別想了,好好生活吧!》擺脫無限循環的過度思考,掌控自己的心緒方向!

看到書名時,不禁內心自動浮出:許多人不就是無法好好生活,才會想太多嗎?因此打從一開始就對這本書感到相當好奇,很想探知作者究竟會突出什麼樣的解決方案。

Photo by Joseph Barrientos on Unsplash

或許是因為有著許多共同點,閱讀《別想了,好好生活吧!》時,我總忍不住一直想起《過得還不錯的那一年》。這兩本書的作者,不僅都是藉由經營部落格起家,撰寫的口吻也都相當平易近人,閱讀起來毫不費力,兩位作者都是擁有自己專業,並同時身兼人妻、人母……等多重身分的女性。另外,書中同樣的都採用許多日常瑣事作為例子,讓擁有類似身分的讀者很容易產生身歷其境的強烈共鳴。

由於兩位作者並非是科學家、心理學家,沒有艱澀難懂的專業術語需要理解,所提出的建議,皆是透過自身經歷淬鍊、或閱讀、或請教朋友後歸納出來的,對我來說就像是聽一個親切熱誠的朋友在分享般毫無壓力。

怎麼樣算「過度思考」?

書中歸納出的定義是:當你把精力花在不值得的事情上,頻頻回顧過去的經歷,憂慮未發生的事情,害怕出錯而試圖找更多的方法,預想結果,使得大腦非常努力地運作,重複的在迴圈裡打轉,最後卻一事無成。這樣的迴圈霸佔了你過多的心力,帶來壓力,卻對所煩惱的事情沒有絲毫的幫助。(若仍無法判斷自己是否陷入這樣的困境,書中也有提出幾個問題讓讀者自我檢視。)

觀察自己,保持日常的覺察,進而轉變。

《別想了,好好生活吧!》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告訴你什麼是過度思考?什麼樣的人可能過度思考?作者點明過度思考其實是很常見的,並說明妥善地去整理想法的重要性,因為若能改善無意義且耗損能量的繁雜思緒,不僅能將你從壓力中抽身,也將為生活帶來巨大的轉變。

閱讀全文 閱讀心得《別想了,好好生活吧!》擺脫無限循環的過度思考,掌控自己的心緒方向!

閱讀心得《鬼拍手》熱血青春堪稱少年漫畫的懸疑恐怖小說!

青春少女時曾是姜泰宇(當年筆名敷米漿)的書迷,不僅買了他十多本書,也很忠實地閱讀他部落格的文章,差不多就在他開始寫出自己眼睛的疾病困擾後,我自己的生命旅程也開始進入曲折,加上網路部落格改朝換代,也就漸漸不再繼續關注。在敷米漿以姜泰宇的身分推出《洗車人家》,並重新出現在大家眼前,喚醒了我年輕時的記憶。

在得知《洗車人家》獲得台北文學獎年金項目,而《鬼拍手》又得到國藝會的補助,讓我在閱讀前有著過高的期待,預期這會是一本歷經多年淬鍊後,文字更為精煉且寓意深刻的作品。

帶著熱切的心情開始閱讀《鬼拍手》,卻在翻閱前幾頁強烈地感受到:姜泰宇仍然是當年那個少年,是當年的敷米漿。有很多的慣性設定,故事書寫方式等蛛絲馬跡,讓我仍然可以在這本小說中發現敷米漿的身影。

不愧是出版過如此多的作品的作家,即便沉潛多年文筆依然十分流暢,故事推演轉折,在他的筆下如此理所當然般不假思索似的,就像是一個熱絡的朋友在你面前訴說故事,生動而精采。故事的節奏明快,毫無障礙地一路看往終點。

《鬼拍手》在主題上無疑是相當具有吸引力的,藉由凶宅、房仲的設定去處理相當神秘的靈異現象。房仲搭配一個通靈人,無數的案件,主線加上單元,如那些膾炙人口的劇集:大發不動產,德魯納酒店、遺物整理師、通靈少女……一般。

藉由與那些死去的人們相遇,接觸一個又一個冤魂的過程中,除了揭開背後的真相,一步步豐厚了整個故事,並透過與這些人們相遇,主角也挖掘出自己過去的陰霾,不得不面對自己生命的課題,進而從中找到了自己,療癒了自己,蛻變為一個更好的人,標準的英雄旅程模式。

這樣的規劃佈局,無疑可以成為一個巨大IP,藉由層出不窮的奇遇,將故事無限發展下去,在這本書裡也看得出作者具有這樣的野心,留下了許多懸而未決的鉤子,待解的謎題。

然而,或許是我個人的期許過高,總覺得有些安排甚是可惜。

比如故事為了製造懸疑的效果,故意丟出鉤子,寫出令人起疑的線索,並似有若無地將不同事件串在一起,卻沒有緊扣著穿插其中,來營造危險即將爆發的不安氣氛,每每總在拉起警戒感時忽然放掉,反倒因此產生了發散感。

在遇到小乖銜接到後面的發展,中間過場那段的寫法,也是如一般網路小說一般,想一下子就快速帶過一段比較長時間變化,容易變成流水帳,沒有過多琢磨,看得有些氣餒。

這個故事裏頭,有很多情節、事件其實方方面面來看,原本都可以更具意義、更有張力,或朝更有趣的方向去拓展延伸,做到更大的情感渲染等,卻總感覺被輕鬆帶過。比如中間一段主角們在聚餐時,玻璃忽然驚悚地出現許多掌印,原本很期待會有什麼更有趣或是更危急的狀況,卻變成只是一個過場,這樣精采而畫面感十足的描寫,最終因為沒有特別的延續,反而變得莫名其妙且顯得意味不明。

Photo by alex mihu on Unsplash

 

每一個冤魂的故事,也大多只是點到為止。

簡單陳述他們生前的遭遇情節,然後透過主角來表述看法與情感居多。對於冤魂彼此之間關係的描寫,若能採用別的寫法,或許會更有帶入感,也比較能讓人可以投入去共情共鳴。這整本書其實都比較聚焦在主角個人身上。也比較專注於描寫發生靈異事件時彼此間交手的部分。

也因此,讀者若只是想看那些驚悚而恐怖的場面,《鬼拍手》確實可以滿足你,雖還不到極致,但在第二個凶宅事件與肥龍交手,確實描寫得非常驚險,讓人忍不住替主角捏一把冷汗,也確實將冤魂的形象描寫得很立體,就像是身歷其境般。第三個屍陀羅的部份,透過文字的堆疊,即使是原先給人強大印象的肥龍,在屍陀羅絕對的實力面前也只剩被輾壓的份,那些躲藏、鬼打牆、陷阱般的被困在一方,亟欲脫逃又不知如何是好的受困感,情節刻劃的相當緊張。

以往,閱讀敷米漿的小說時,我常常能夠感受比起書寫愛情,他其實更擅於描繪青春男孩之間的友情,就像在閱讀少年漫畫般,充斥著熱血跟夥伴情誼,《鬼拍手》也不例外,隨著故事逐漸開展,帶出了許多角色,都變成故事主角的夥伴,一起踏上這一段冒險旅程。

他善於營造有趣的對白,自嘲而幽默,帶著一點天兵那種調調,還有角色們彼此鬥嘴互鬧的場面,更是將男主角那種好像有點魯蛇,卻是善良到無可救藥的人格,描繪的很淋漓盡致。《鬼拍手》中夥伴兄弟情誼的部分依然十分好看,尤其是主角跟阿宅冤魂肥龍的友情,描寫得好笑又生動,熱愛雞排奶茶的冤魂,很是逗趣。而肥龍義無反顧捨身一次又一次地解救主角的部份既熱血又令人感到動容。

但卻也因為如此。也有著類似少年漫畫中主角光環過於強大的設定,讓人不免產生了點違和感。礙於故事一開始個性設定的關係,比如多疑的朋友、現實的金主、純真懵懂的小孩,若沒有更細膩的描寫去做舖墊、去說服,其實是很難讓人可以接受所有的人為了主角所做的付出或犧牲是合理的。

以一個網路小說,輕小說的標準來看,《鬼拍手》無疑是一本好看又精彩的小說,相信能夠打動不少年輕的閱讀族群。但對於有些人生歷練,期望能得到更深刻的共鳴與啟發,這本書所就稍嫌單薄了些。

本文跟開根好合作。

散文創作《咖啡紅茶》

已刊登至皇冠雜誌。


Photo by Miti on Unsplash

昨夜,腦海中突然飄來咖啡紅茶的味道。

陣陣的溫醇的芳香,從記憶深處裡漸漸迴盪而來,彷彿像個歸來的故人,喚起了我對父親的思念。

 

一直以來,我對紅茶情有獨鍾。有些人嗜飲咖啡成癮,而我熱愛紅茶成癡,已經幾乎列入了上班前的喚醒儀式,每天都以紅茶做為起點,開啟美好的一天,而每每旅行到不同的地方,我總也會點上一杯當地的紅茶,無論這地方的特產究竟跟紅茶有沒有關,然後品頭論足一番,若是看到從未品嘗過的紅茶,還會狂妄的說上一句:『不能有我沒喝過的紅茶。』合理化自己瘋狂的癮紅茶行為,然後再點上一杯。

 

想起有段時間,每次經過上班途中的早餐店,總固定點著中溫紅,然後晃蕩著那塑膠袋裡的紅茶,心滿意足的到公司裡細細品味,那間店的紅茶並非完美,經常有著人為的失誤,偶爾那紅茶會煮過頭,帶著苦澀的微酸感,每一口都讓人感到退卻,不自覺地在嘴裡停留抵抗,遲遲不願吞嚥下去;偶爾那紅茶會過甜,甜膩到像放了一顆方糖在嘴裡,屬於紅茶的清雅芳醇,就活生生的被糖給吞噬掉了。

 

每天喝那家早餐店紅茶,就像是坐雲霄飛車般起落,然而,在離開那間公司後,我卻時不時的回味起煮過頭的紅茶,或許那跟我的人生有些相似,我總對抗著生命帶來的苦澀,不願欣然的承受,卻又貪圖著那些帶給我的滋養、並且提振我的靈魂。

 

開啟對紅茶的迷戀,是我的父親。記得從高中起,父親每到夏日就會一大鍋、一大鍋的煮著紅茶,他用的不是一般的紅茶,而是充滿著古早味、特別香醇的咖啡紅茶,於是家裡總會飄著那醇厚的茶香。記憶裡,他總是滿頭大汗地提著一大鍋煮好的紅茶,放到餐廳桌上冷卻,然後再用勺子一一倒入他收集而來的保特瓶裡。整個夏日,冰箱裡都是紅茶,而這些紅茶保存期限相當短,兩三天後就會酸掉。於是,我們只能拼命的喝,而父親三天兩頭就得再煮上一鍋,不停地循環著,好像整個夏日都跟著紅茶煮掉似的。

 

記得每次放學回到家,一聞到茶香我總會衝到餐廳,看著剛煮好的紅茶,正熱騰騰地躺在鍋子裡冒著煙,就像童話故事裡巫婆的魔法湯似的,有著一股魔力吸引著我。我忍不住撥動著巨大的勺子,將紅茶變成了一座湖,掀起了波瀾,然後再轉動成了一個漩渦,看著那沉褐色的茶湯,變成了海、掀起了浪,那茶香隨著攪拌時更發散的溫熱,一陣陣撲鼻而來,滿室芳香,而我整個人就這樣沉浸在紅茶帶來的喜悅裡,自此方休。

 

父親煮出來的、那樣新鮮而溫熱的咖啡紅茶,無可取代。我總是回想起那樣的過去,是我青春時期的夏日記憶,那樣樸實而單純的期待、那樣簡單就能滿足的喜悅。而今,我在複雜的都市叢林裡,佯裝自己世故老練而精明,與上司爭論、與廠商談判,為著暖飽而成日帶著密不透風的面具,乖巧地扮演著這社會巨大齒輪裡的一個螺絲釘,疲累地面對一成不變的奮鬥,幾乎快要窒息。

每天一杯紅茶,成了我與過去純真記憶的唯一連結,也成了我缺氧時的救贖。

 

昨天夜裡,不知怎麼地從記憶深處飄來了父親煮的咖啡紅茶味,我想起他認真煮著紅茶的模樣,他滿頭大汗地裝瓶,然後帶著微笑跟我炫耀著,他總會自誇的說他煮得紅茶特別香,無人能比,也無人能取代能讓人一輩子回味。而自從他離世後,我確實再也喝不到那樣溫暖而香醇的滋味。

 

紅茶的千百種滋味,是我父親帶我領略的。

閱讀心得《50堂最療癒人心的說話練習》You are what you say.

這是我閱讀曾寶儀的第二本書,第一本其實是最新的《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我特別喜歡,從中能看見了她的蛻變歷程,也總能在字裡行間被他溫暖而充滿療癒的文字熨燙得相當舒服。

很感謝生命總是會在相應的時刻讓你遇見和自己頻率相近的人、事、物。也總透過周遭的事物帶來美好的訊息。

因著很喜歡《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開始又關注起曾寶儀的節目《我們回家吧》,更是想回頭去看他書中提及的節目《藝文大道》、《明天之前》。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閱讀心得在這

最近,因為從文字工作開始漸漸轉成一個身心療癒工作者,開始想更深入地去了解諮詢與談話的技巧,期許自己能在接待每一個因身心問題而飽受困擾的人,能夠更加的妥切,也期望可以學會問話時,或直言點出問題時能夠不失溫柔的技巧,所以開始翻找ㄧ些心理諮詢相關的書。

意外地先在圖書館看見曾寶儀出的這一本書,立刻就借回家迫不及待地閱讀著,她的文字就像是一個親切熟悉的朋友與你對談般,閱讀時一點也不感到艱澀,像是很舒服地聽著她溫暖的訴說,一下子就能夠讀完並感到心靈的舒坦。

或許是自己心靈已經走到一個相契的地步,也從小就隨著從事業務推銷的母親一路閱讀關於說話術相關的書。所以這一本書的內容大致上,對我來說是屬於更多像複習般,並重複確認自己確實正走在想要的道路上。收穫比較多的,是透過她不同經歷的分享,讓我激發出更多嶄新的想法,有更多靈感想和目前手邊的工作結合。

這一本書滿推薦給學生,以及剛出社會的人,或者尚未懂得和自己相處理解自己,以及常常覺得言不及義不懂表達的朋友們閱讀。相信一定會收穫良多。

溝通,從理解自己、敞開傾聽開始

 

50堂最療癒人心的說話練習》分成50個小短文,每一章節都伴隨著小小的故事或經驗來分享,每一堂一開始就有一個小提示跟小練習,每幾堂結束再伴隨一個小小的重點小結,閱讀起來非常輕巧,平易近人又好吸收。書中舉的例子也都相當好看,讓人得以從中理解,也用全新的角度去重新看待溝通這件事。

這一本書雖然名為說話練習,卻涵蓋著更多心靈層面的體悟,從中不停地提醒我們覺察,並要我們回歸自己。因為一個人必須先懂得了自己,知道如何和自己自在的相處,才有辦法真正地和其他人自在的相處。所以第一章便是要我們懂得如何和自己溝通,理解自己的情緒,找到自己真心喜歡的事物。

接著,便是聆聽,敞開自己,用自己的五感去接收對方與對方的所有訊息。溝通,不只是言語表達,更多可以從對方的肢體、表情、甚至是身體的香氣挖掘出許多。

 

拉高溝通的層次,每一次對談都是美好的療癒。

溝通,不只是兩個人傳遞彼此的心跟想法。

透過這一本書《正面力量》與《不完美,也要往前走》這兩篇,將溝通提高到更深的層次,讓我明白,原來所謂的療癒,並不是去幫對方額外調理精油給予生活上的建議,去真正做點什麼才能稱得上療癒。

原來,只要把握每一次溝通,在對方訴說自己的悲傷時,把握那個共感以及最後將看似困境的一切轉化成力量,在過程中肯定並理解他人,就足以成為一次美好療癒。透過換位思考,去同理對方而說出來的話,就具有療癒力。

Photo by Alvin Mahmudov on Unsplash

也非常喜歡她自己諸多事件後的省思,比方說《沒有解方,不要任意評斷》她提到自己之前總是喜歡給人建議,後來卻懂得了在對方並沒有想改變時就不會輕易給予建議,一部分是因為許多人想建議,可能是為了自身的優越感,一部分則是如果過度干涉他人的生活,則可能剝奪了對方學習的機會。

也如同《溝通這一刻,家人可以缺席嗎?》提到尊重,提到若家人的行為即使看不慣,只要沒有礙到你,就不用要他非得照你心目中的樣子去活,若本來就情感疏離也不用逼迫自己一定要關係緊密,感謝彼此有緣成為家人,只要祝福對方好好的,活出自己真正想要的樣子就好。

另外也真的非常喜歡《當溝通變成吵架》提到的,也是這些年來我很深刻地感受到的,很多人其實生病都其來有自,除了情緒累積跟許多生活上習慣外,還有不少其實是想證明自己的存在,引起他人關注。

如同書中有一段他轉述推拿師傅的話:

「每個人的療癒意願有深淺不同,有的人只想治表面,有的人只是想來證明已經為自己的健康盡力了。有的人則是真心想得到健康,想回到原廠設定。」

閱讀全文 閱讀心得《50堂最療癒人心的說話練習》You are what you say.

《創造快樂大腦!重塑大腦快樂習慣》了解大腦激素,45天養成一個快樂大腦!

Photo by Madison Oren on Unsplash

因為年輕時飽受情緒上的起伏困擾,也遭逢過巨大的失落,長達將近十多年經常性的失眠憂鬱。讓我開始探索身心靈,從心理哲學角度,到靈性探索,也看了許多人書寫自身的療癒體驗,卻總感覺像心靈雞湯般,看的時候如沐春風,看完卻很難實際作用在自己身上。

直到更加投入實作,冥想靜坐並研習坊間各種身心靈療法,逐一改變自身信念才開始有了轉變,後續更是大量的接觸更多以科學、醫學背景的書籍。如楊定一博士的全部生命系列,設計幸福等。更開始渴望能更深入地想去理解:人類為什麼總會受到各種負面情緒困擾:愧疚、傷痛、後悔、自責、匱乏,究竟為什麼想要活在當下,獲得幸福會如此困難?

想透過了解快樂是如何運作,來幫助自己與他人穩穩地活在喜悅之中。

快樂激素的作用都與生存有關!

創造快樂大腦》一書從生物學及腦神經科學,來分析大腦激素的作用,一路溯源到人類為何如此演化?而我們又如何受制於從小的經驗,那些惡性循環又是如何產生,以致讓我們離快樂越來越遠。

每個大腦激素,都為人類生存提供了極大的幫助。當人們為了尋覓曾經美好的感受,生活則有了目標,有更多的驅力去行動。

Photo by Hal Gatewood on Unsplash

《多巴胺》讓我們懂得不停地去尋找更多的美好事物,《腦內啡》讓我們受傷時忘卻疼痛,有了逃跑的能力,而《催產素》讓人類開始建立部落、相互分工壯大群體,發展文明,而《血清素》也讓我們懂得精益求精以獲取地位獲得更多資源來保護我們的後代。

大腦因為生存演化,神經迴路在七歲之前就會建立出一套基本且固定的迴路,來幫助我們能夠快速用過去的經驗,來比對判斷眼前事物的好壞,像是擁有一個快速導航系統在體內,可以少去做許多決策的心力,也能更快的去面對突發狀況。

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很多負面信念系統都深植於原生家庭。因為從出生到七歲時所處的環境與家人,受到的言語觀念等,極有可能影響一輩子。

閱讀全文 《創造快樂大腦!重塑大腦快樂習慣》了解大腦激素,45天養成一個快樂大腦!